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  |  邮箱登录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教学 > 国培工作 > 正文

张彩丽老师分享民间游戏设计,解锁幼教实践新路径

【日期:2025-09-22 | 浏览次数:次】

2025年9月22日上午,太阳成集团tyc33455张彩丽老师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国培学员,开展“幼儿教师民间游戏设计与支持能力研究”专题培训,以理论结合实操的方式,助力学员掌握民间游戏在幼教场景中的设计与运用技巧。

培训开篇,张老师教授结合《儿童游戏设计与应用》《民间游戏幼儿园》两部著作,系统梳理民间游戏的核心理论:从“老狼几点了”“丢手绢”等经典案例切入,阐释民间游戏“随意性、趣味性、简便性”的特点,强调其在幼儿规则意识培养、体能发展中的独特价值。同时,通过孔子“陈俎豆设礼容”、孟子“孟母三迁”等历史案例,结合杜威“生活即游戏”、陈鹤琴“游戏即儿童生命”等教育理念,夯实学员对民间游戏教育意义的认知。

核心环节聚焦民间游戏主题网络图设计,张老师详解三大方法:“聚合思维法”围绕单一材料拓展活动,如以“沙包”衍生出丢、踢、缝、画等多元玩法;“发散思维法”从游戏属性延伸,如从陀螺的形状、材质、玩法展开多维度设计;“回归领域法”则将游戏活动归类到健康、语言、社会、科学、艺术五大领域,例如“顶沙包”锻炼幼儿平衡能力(健康领域),“沙包儿歌”提升语言表达(语言领域)。

在实践策略部分,张老师针对教学游戏与自选游戏场景分别给出方案:教学中可将“编花篮”融入音乐活动、“跳房子”结合数学认知;自选游戏则按室内外分类,室外开展滚铁环、踩高跷等大肢体运动,室内设计翻绳、手指操等小肌肉游戏,还特别建议结合季节时令利用自然材料,如春季用柳条编筐、冬季玩雪地游戏。

参训学员表示,此次培训提供了可直接落地的民间游戏设计工具,未来将把传统游戏与现代幼教需求结合,让幼儿在趣味游戏中实现全面发展。(图文:徐来群 王贺锋  审核:韦薇 张笑涛)